一、單位簡介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是省政府直屬的綜合性、公益性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科研歷史發軔于1903年,1959年正式擴建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目前已經成為國內規模較大、力量較強、學科較為齊全、貢獻和效益較為突出、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省級農科院,成為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的龍頭和支撐黃淮海區域農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目前,全院擁有24個研究試驗單位和18處有業務關系的分院,設有1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劃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6人,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選42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3人,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7人,聘任18名院士和19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擔任“第一所長”。2018年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主要研究領域涵蓋山東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發展所需的糧經作物、果樹、蔬菜、畜禽、蠶桑、資源環境、植物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微生物、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機械等50多個學科。自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來,全院共取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1769項,省部級以上獎勵852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2項。自1982年實行品種審(認)定以來,共有712個品種通過了國家或省審(認)定。建有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臺76個,其中國家及部級創新平臺36個,省級創新平臺40個,數量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
已同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等10多個國際組織和6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印尼、英國等建立了15個聯合實驗室或研發中心,數量居全國省級農科院首位。2008年成為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啟動實施創新人才及團隊引進工程(簡稱“333工程”),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面向海內外引進3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3個左右創新團隊、300名左右優秀青年人才。
二、引進人才類別
(一)杰出人才
A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B類:海內外相當水平人才。
(二)領軍人才
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A類: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及以上人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人選;近5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項目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近5年作為首位完成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重大科技獎勵;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并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于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
B類: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者。
(三)學科帶頭人
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A類: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近5年主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重大科研項目;近5年作為首位完成人獲得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科技獎勵;掌握具有較大轉化潛力創新成果或核心技術的高水平人才。
B類: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者。
(四)青年拔尖人才
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A類: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級及以上重大科研項目;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有正式教學或科研職位,有2年以上海外教學或科研工作經歷,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成果,具有成為本領域學術或技術帶頭人發展潛力;
B類:與上述人才水平相當者。
(五)優秀博士畢業生
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A類:參與過國家級科研項目,且在本領域重要期刊發表具有較高水平學術論文或取得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或全球TOP200海內外高校、全球自然指數排名前100名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博士畢業生。
B類:參與過省級科研項目,且在本領域重要期刊發表具有較高水平學術論文或取得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或國內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博士研究生。
(六)創新團隊
引進具備較強研究基礎、合理專業與年齡結構,能填補我院相關學科領域空白的創新團隊,團隊規模3-6人;團隊帶頭人應具備我院引進學科帶頭人及以上學術水平,近5年取得較高學術成就,具備較大創新潛力。
(七)其他
對于新興學科、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對人才進行評價。
三、待遇保障
(一)學科帶頭人及以上人才納入院黨委領導聯系專家,推薦參加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和國情省情研修考察,積極推薦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符合條件的可聘任至相應領導崗位。
(二)全職引進人才經費包括科研啟動經費、安家費、住房補貼和年薪。具體待遇標準如下:
人才類別 | 科研啟動費 (萬元) | 安家費 (萬元) | 住房補貼 (萬元) | 年薪 (萬元/年) | |
杰出人才 | A | 一事一議,提供充足的科研支持和優厚的人才待遇。 | |||
B | |||||
領軍人才 | A | 500~1000 | 100 | 200~300 | 不少于120 |
B | 參照A類人才待遇,B類人才(相當水平者)待遇綜合考慮專家評議意見等因素確定。 | ||||
學科帶頭人 | A | 200~500 | 50 | 100~150 | 不少于60 |
B | 參照A類人才待遇,B類人才(相當水平者)待遇綜合考慮專家評議意見等因素確定。 | ||||
青年拔尖人才 | A | 50~100 | 30 | 30~50 | 不少于30 |
B | 參照A類人才待遇,B類人才(相當水平者)待遇綜合考慮專家評議意見等因素確定。 | ||||
優秀博士畢業生 | A | 20 | 10 | 20 | 不少于18 |
B | 20 | 10 | 10 | 不少于15 |
(三)為引進人才順利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環境,在科研項目申請、實驗平臺支持、科研團隊配備、人才工程申報、崗位聘任、家屬工作安置及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引進人才管理期5年,管理期滿后可申報院“齊魯農科英才工程”,享受相關人才待遇。
四、學科領域需求與數量
學科領域主要為糧經作物、果樹、蔬菜、畜禽、蠶桑、資源環境、植物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微生物、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機械等涉農學科的各類高層次人才。
其中,重點引進農業信息技術與農業大數據、圖像識別、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農產品加工、營養健康、循環農業、花卉學科、鄉村振興及“三農”問題研究等新興交叉學科的各類高層次人才。
五、聯系方式
本公告長期有效,歡迎隨時咨詢。
聯系人:朱老師、徐老師
聯系電話:0531-66659335、66659776
聯系郵箱:nkyrcyj@163.com
郵件標題格式:學科領域-姓名-學歷-專業
附件:
202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