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全國重點大學、軍隊重點建設院校、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全國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高校,大學賡續人民陸軍1931年創辦第一所軍醫學校的紅色軍醫精神,因戰而生、向戰而行、為戰而強,是為國家和軍隊培養軍事衛勤人才和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陣地。大學于2017年以第三軍醫大學為基礎重建,校本部位于山城重慶,納入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西部戰區陸軍綜合訓練基地軍醫訓練大隊、解放軍第八醫院、解放軍第二六〇醫院、解放軍第三二四醫院,形成重慶、河北石家莊、新疆呼圖壁、西藏日喀則四地部署格局,占地9079畝,對外可稱“第三軍醫大學”。
大學是醫學類高等教育院校,開設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等11個本科專業,以及8個軍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專業學位類別7個、博士后流動站8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重點培育學科4個,軍隊“雙重”建設學科專業領域3個,全軍臨床重點???0個,軍隊“一流學科”3個,重慶市“一流學科”6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各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醫藥基礎研究中心各1個,軍隊后勤科研重點(功能)實驗室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10個學科領域進入國際ESI前1%,臨床醫學進入ESI前1‰。
大學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700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3人,專業技術少將、待遇級別五級(技術三級)以上專家17人,“國家杰青”“長江學者”“萬人計劃”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10余人次,59人入選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13個團隊入選國家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團隊。先后為部隊輸送高素質軍事醫學人才20萬名,成長出20位院士、160余位技術三級以上專家,獲得以7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為標志的2000多項科技獎勵。
二、招收類型
大學2025年在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8個流動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
(一)地方人員博士后:面向地方應屆畢業博士,或取得博士學位的無勞動關系社會流動人才。
(二)軍隊人員博士后:面向軍隊現役軍官、文職人員。
三、入站條件
(二)政治合格,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三)進站研究計劃與合作導師的科研課題或研究方向相關。
(四)全脫產進站,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申請A類資助(在站4年)博士后,入站前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單篇IF≥5.0,或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累計IF≥7.0,或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分區2區發表論著1篇。申請B類資助(在站3年)博士后,入站前需在SCI收錄期刊中科院分區3區發表論著1篇,或在CSCD收錄期刊發表論著2篇。申請C類資助(在站2年)博士后,入站前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或在CSCD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申請臨床型博士后,需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入站前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或在CSCD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優先招收臨床醫學八年制應屆畢業生。
注:大學各醫療機構可結合自身實際,提高博士后入站、出站、績效獎勵等成果要求,提高博士后工資薪酬、績效獎勵等發放標準。
四、申請材料
申請人根據大學公布的博士后合作導師信息,與合作導師聯系并達成初步意向,向合作導師所在單位提交以下申請材料:
(一)《博士后申請表》和《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審核表》。
(二)《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計劃書》。
(三)《專家推薦信》兩份,其中一份為合作導師填寫。
(四)身份證(軍官證、警官證、文職人員證)復印件。
(五)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申請時未領到博士學位證書者,提交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書并加蓋公章。
(六)《政治審查表》和《背景審查登記表》。
(七)三級甲等醫院健康體檢報告(申請入站前1個月內健康體檢情況)。
五、審批程序
(一)單位初審。合作導師及其所在單位對博士后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初審。
(二)政治審查。政治工作部門對申請人進行政治審查和背景審查。
(三)入站考核。合作導師及其所在單位對申請人進行入站考核。
(四)上報審批。大學博管辦審核各培養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逐級審批后上報軍隊博士后管理部門審批。
(五)進站報到。經批準入站的博士后,到大學博管辦領取《入站通知書》,到培養單位辦理進站報到有關手續。博士后入站時間以軍隊博士后管理部門批準時間為準。
六、福利待遇
(一)基本年薪(稅前,含五險一金)
1.地方人員博士后:大學本部不低于24.5萬元,各醫療機構30—60萬元。
2.軍隊人員博士后:現役軍官、文職人員博士后,按照軍隊有關規定發放工資,同時享受科研崗位等級津貼,中職每月2000元,副高每月2500元。
(二)績效獎勵
大學本部地方人員博士后出站達到相關科研成果,發放論文績效最高24萬元,課題績效2.4萬元。各醫療機構績效獎勵標準詳見其招收簡章。
(三)其他待遇
1.大學將博士后納入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管理體系,與大學引進科技創新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2.博士后在站期間,提供博士后公寓住房1套,并按標準配備家具電器;若博士后公寓住房滿員無法入住,則按軍隊有關標準發放租房補助費。
3.大學本部地方人員博士后配發工作服,發放伙食補助和通訊補助,參加年度健康體檢;各醫療機構按照引進科技創新人才標準,做好上述福利待遇工作。
4.進站博士后可直接認定中級職稱;地方人員博士后期滿出站前,可按重慶市有關規定申報認定高級職稱。
5.人事關系轉入我校的地方人員博士后,可將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戶口遷至重慶市;博士后子女入軍隊幼兒園,免收保教費。
6.地方人員博士后期滿出站符合規定條件的,可特招入伍或直接引進為軍隊文職人員。
7.地方人員博士后出站留渝開展科研工作,簽訂3年以上勞動(聘用)合同,給予15萬元資助。
8.軍隊人員博士后在站期間,夫妻兩地分居的,按照軍隊有關規定享受夫妻分居生活補助費。
9.博士后科研產出成果,可參加大學科技創新激勵獎勵。
七、出站要求
(一)基本要求。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協議》所列工作,提交《博士后出站工作報告》,通過培養單位組織的出站考核。
(二)成果要求。A類資助博士后,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單篇IF≥7.0,或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累計IF≥10.0,或獲得省部級以上“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B類資助博士后,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單篇IF≥5.0,或在CSCD收錄期刊發表論著2篇并獲得省部級重點以上科研基金1項。C類資助博士后,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單篇IF≥3.0,或在CSCD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并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基金1項。臨床型博士后,需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或在CSCD收錄期刊發表論著1篇。
(三)其他要求。獲得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A、B、C檔),出站前需提交博士后科研業績評估考核資助申報材料;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重慶市博士后特別資助項目,出站前須提交資助項目總結報告。
八、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高灘巖正街30號陸軍軍醫大學研究生院
郵編:400038
聯 系 人:王老師
聯系方式:023-68752379,17815239682
郵箱地址:137446348@qq.com
掃碼下載附件
? 2.陸軍軍醫大學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一覽表
? 3.陸軍軍醫大學博士后工作人員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