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蘭州
9人
全職
職位類別:
專業方向 1、高層次人才4人: 專業要求: 0710 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與計算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營養、食品安全、食品與機械等 0836 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酶(蛋白質)工程、代謝工程、生物過程工程、動植物細胞工程、微生物發酵工程、合成生物工程、材料生物工程、能源生物工程、環境生物工程、醫藥生物工程 0860 生物與醫藥:生物技術與工程、制藥工程、發酵工程、食品工程 0906 獸醫學: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動物藥學、中獸醫學、獸醫公共衛生學、實驗動物學與比較醫學、獸醫生物工程學、獸醫生物信息學 0952 獸醫:動物疾病診療、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診斷與防控、獸醫公共衛生、獸藥研發與應用、獸醫行業管理與執法監督 0951 農業:動物遺傳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遺傳改良與育種繁殖體系、畜禽繁殖與孵化、飼料分析與加工、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營養代謝與調控、產品品質與安全生產、生態安全與環境控制、智慧牧業及動物福利等畜牧相關方向 0905 畜牧學:動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智慧養殖與動物生產學、動物繁殖學、特種動物科學等 2、普通師資5人 專業要求: 0710 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信息與計算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營養、食品安全、食品與機械等 0836 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酶(蛋白質)工程、代謝工程、生物過程工程、動植物細胞工程、微生物發酵工程、合成生物工程、材料生物工程、能源生物工程、環境生物工程、醫藥生物工程 0860 生物與醫藥:生物技術與工程、制藥工程、發酵工程、食品工程 0905 畜牧學:動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智慧養殖與動物生產學、動物繁殖學、特種動物科學等 0906 獸醫學: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動物藥學、中獸醫學、獸醫公共衛生學、實驗動物學與比較醫學、獸醫生物工程學、獸醫生物信息學 0952 獸醫:動物疾病診療、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診斷與防控、獸醫公共衛生、獸藥研發與應用、獸醫行業管理與執法監督 0951 農業:動物遺傳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遺傳改良與育種繁殖體系、畜禽繁殖與孵化、飼料分析與加工、飼料資源開發利用、營養代謝與調控、產品品質與安全生產、生態安全與環境控制、智慧牧業及動物福利等畜牧相關方向 能力業績條件 高層次人才:符合“蘭山人才工程”人選選拔基本條件者,或能力業績達到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中第四層次及以上條件者,或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 普通師資:無 其他 1.臨床獸醫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動植物細胞工程、微生物學等方向優先; 2.有行業工作經驗者優先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1號查看大圖
西北民族大學
行業: 教育/培訓/科研院所 規模: 2000以上 性質: 高等院校 當前職位: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專任教師崗位
學校介紹 西北民族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學府,隸屬于國家民委,是國家民委與教育部、國家民委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肅省確定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 學校前身為1950年8月成立的西北民族學院,2003年4月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校設有西北新村校區、榆中校區和附屬醫院、附屬中學、附屬小學、附屬幼兒園,校園總面積1778.49畝,總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圖書文獻等428萬余冊/件(含電子圖書),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億余元。歷經七十余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以“黃土地”和“黃河”為表征,以“樸實無華,甘于清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和“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學精神,為國家培養了20萬余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 學校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設有25個教學科研單位,學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1個門類,有本科專業7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自主設置碩士學位授權交叉學科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0個,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師生3萬余人。 學校擁有“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勞動模范”1人,國家級人才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14人,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20人,甘肅省優秀專家3人。有省部級重點學科27個,在甘肅省“雙一流”學科建設中,民族學為優勢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民族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為特色學科。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66門,是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單位。 學校建有國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其他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庫和協同創新中心12個,省部級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11個。定期出版發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來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我最喜愛的優秀甘版期刊”。 近年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000余項,先后2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連續5年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量上取得重大突破,立項總數11項。編纂出版《格薩爾文庫》,成為新時代《格薩爾》研究的學術重鎮。出版英、法藏敦煌文獻,被譽為敦煌文獻整理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學校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選“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一批骨干企業”,為國內新冠肺炎病毒滅活疫苗提供了70%以上的生產用血清。學校先后同美國、俄羅斯、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數十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校際合作交流關系,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務實合作。 在玉樹地震救災中,中國語言文學學部師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嘉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學校附屬醫院選派32人白衣執甲、馳援武漢,彰顯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團結大愛。學校兩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先后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平安甘肅建設優秀單位”,多次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榮獲“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入選新時代甘肅省高校黨建“示范院?!眲摻▎挝?。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四個服務”,堅持“四個面向”,扎根西北,面向全國,深化綜合改革,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堅強陣地、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范高地、服務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高端智庫,建成特色鮮明、區域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更新于2024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