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4月26日召開的臨川區人才政策發布會上獲悉,我區出臺了《關于全力唱響“才子來臨·川流不息”人才工作品牌加快建設新時代“才子之鄉”人才高地先行區的若干意見》《臨川區人才政策待遇包(2024修訂版)》等綜合性人才政策,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鏈條,創新打造五大人才先行區,構建“政策支持、發展激勵、服務保障”三維度政策體系,以“真金白銀+硬核舉措”再出人才新政的“組合拳”,以人才新政構筑聚才強磁場,為天下英才來臨創新創業、施展抱負提供全周期制度護航。
“硬核”招一:
堅持對標先行,創建黨管人才引領區。構建“全鏈多點”發展格局,對外瞄準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對內聚焦有色金屬等主導產業,形成內外聯動的人才集聚新局面。完善黨管人才“四管機制”,編制中長期規劃、健全政策體系、構建閉環協調機制、升級“臨川五優?人才無憂”服務體系。深化“人才向黨”制度設計,常態化開展愛國奮斗活動,提升人才在“兩代表一委員”中的比重,打造黨員人才“雙創”賦能示范基地,以黨建“強引擎”驅動人才工作新發展。
“硬核”招二:
堅持改革先行,創建人才管理試驗區。推動人才政策、管理、科教協同改革,構建“1+7+N”政策體系,開展“六聯六強”行動,建立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實現政策精準滴灌。深化人才管理改革,建立急需緊缺人才“編制周轉池”,探索青年人才“免評審”落戶,推行“自主薦才”“專家薦才”等新型評價方式,試點企業人才“舉薦制”。統籌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牽手知名高校共建優質生源地,創新“三招三引”機制,在科技招商中同步推進招才引智、招院引所。打造政策靈活、管理高效、科教融合的人才工作新高地。
“硬核”招三:
堅持計劃先行,創建才子歸巢樣板區。實施“七色才子計劃”,構建全領域人才集聚矩陣。針對高端領軍人才,建立“一事一議”應急響應機制,實施“智匯最強大腦”計劃,發展“院士經濟”;針對急需緊缺人才,定期發布目錄、公開選聘,提升自主供給能力;針對企業經營人才,啟動“創新型企業家”培育行動,完善國企引才激勵機制。聚焦技能技術人才,開展卓越工程師集聚行動,推行“招工即招生”培養模式;聚焦鄉村振興人才,深化“村社吹哨?才子報到”,打造“三創三帶”示范點;聚焦青年儲備人才,制定專項政策、開展“書記部長進校園”活動,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聚焦臨籍在外人才,實施“歸根”工程,搭建“產業村長”等回引平臺,推動人才資源“歸根反哺”。形成立體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工作新格局。
“硬核”招四:
堅持需求先行,創建產才融合示范區。構建“需求導向、鏈條協同、平臺支撐”的產才融合生態。完善組織體系,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四鏈”深度融合,實施“三招三引?926”深耕行動,建設“產才融合”試點園區。組建產業鏈人才企業聯盟,深化“揭榜掛帥”“百博進百企”等柔性引才模式,實現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精準對接。搭建平臺載體,推進“一產業鏈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全孵化鏈條。吸引高層次人才、高科技項目、高密度資本集聚,形成“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良性互動的人才工作新機制。
“硬核”招五:
堅持五優先行,創建人才生態最優區。構建服務優享、后顧優助、權益優選、雙創優護、禮遇優待的“臨川五優·人才無憂”全周期人才生態體系。暢通“六?!狈胀ǖ?,實現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建設“5庫+”人才庫與“一站式”服務平臺,讓政策落實更高效;出臺配偶隨遷、子女優學制度,簡化落戶流程,定期上門關懷,解決人才家庭后顧之憂;整合市場化資源打造“人才驛站”“休閑街區”,繪制“才子來臨攻略集”;設立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完善金融支持體系,提供個性化幫扶,護航人才發展之路;共植“人才林”、講好才子故事、完善榮譽制度。以城市禮遇增強人才情感認同,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工作新生態。
在集中釋放人才政策“大招”的同時,臨川一手亮“硬核招”展求賢誠意,一手拋“真金策”出惠才實招,推出《臨川區人才政策待遇包(2024修訂版)》等“干貨”政策包。
“真金”策一:
直接人才待遇包,解決人才難題。聚焦于人才個人及家庭核心需求,為他們提供“真金白銀”支持,覆蓋人才他們安居、教育、醫療、出行等多方面:其中不同類別人才可獲相應獎勵,如剛性引進A類人才根據項目落地及成果轉化評估,可獲最高不超200萬元獎勵;分檔給予現金獎勵、購房、租房補貼,部分人才享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租房提取額度翻倍等。子女學前及義務教育階段按人才層次享自主擇?;蚪y籌入學;人才及其配偶按政策協調就業或參與選拔考試;本人及家人享免費體檢、就醫綠色通道、公辦景點及公交免費等。
“真金”策二:
間接人才待遇包,助力人才發展。通過項目申報、平臺建設、校企合作等間接助力人才發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入選省、市人才工程的人才和團隊,區財政提供配套資金支持。如省“贛鄱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項目,在省財政給予入選者最高6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和最高200萬元的項目資助的基礎上,區財政另外給予入選者最高12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和最高40萬元的項目資助。支持高校共建產業學院、校企開設“訂單班”,按標準給予運行經費或培養補貼。
“真金”策三:
優化人才待遇包,完善人才生態。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招才引智,支持發明創造和高校畢業生創業,營造良好人才生態:企業剛性引進E、F、G類人才且工作滿3年,最高給予5000元補貼;推薦引進頂尖人才可獲“招才引智伯樂獎”,最高給予推薦人或組織5萬元獎勵。發明創造中如PCT國際專利授權每筆獎勵8萬元;獲評各級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也有對應獎勵。高校畢業生個人創業可申請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合伙創業最高400萬元;具有特定資格人才創辦小微企業,200萬元以內貸款免除反擔保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