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簡介
南昌工程學院前身為1958年創建的江西水利電力學院,曾先后隸屬水利電力部、水利部,現為江西省人民政府與水利部共建高校。學校歷經江西省水利水電學校大專部、江西工學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茖W校、南昌水利水電??茖W校、南昌水利水電高等??茖W校等階段,成為全國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浦攸c建設學校。2004年恢復本科辦學,更名為南昌工程學院。學校是國務院批準具有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江西省“十四五”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定向培養軍士院校,是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管理學、理學、農學、文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水利電力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地處“英雄城”南昌市,擁有瑤湖和彭橋兩個校區,校園土地面積130.44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67.06萬平方米,在金溪建有科教基地。校園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省級水利風景區。
二、基本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愛國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領軍人才年齡一般在50周歲以下,拔尖人才年齡在45周歲以下,博士后人員年齡在40周歲以下,博士人員年齡在35周歲以下。業績特別優秀的年齡可適當放寬。
三、引進類別
(一)領軍人才
學術造詣高,海內外學術影響廣泛,在學科領域已取得同行公認的重大原創性成果,引領相關學科進入國家一流學科行列。采取一事一議。
(二)拔尖人才
在本學科領域取得相應成果并具備省級各類人才水平。對于未經省級部門認定人才水平、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和博士學位(或本學科最高學位)的人才,符合下列任意二項條件:
(1)自然科學類: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社會科學類: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1項。
(2)在Nature、Science、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工學類人員在業界公認的權威期刊或SCI二區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4篇(其中至少1篇為頂級期刊或SCI一區期刊);理學、農學類人員在業界公認的權威期刊或SCI二區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4篇(其中至少1篇為頂級期刊,或至少2篇為SCI一區期刊);社會科學類人員在業界公認的權威期刊或CSSCI期刊發表論文4篇(其中至少1篇為頂級期刊)。
(3)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或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前5)或省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排名前3)。
(4)科技成果轉化實績突出,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過省級以上科研成果推廣或表彰。
(5)作為發明人(排名第1)獲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且專利通過許可或轉讓方式進行轉化,單項轉化金額100萬元以上。
(6)作為第一起草人,負責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并負責其中主要技術內容的撰稿或實驗(訓)驗證工作,且該標準在相應范圍內得到實施應用。
(7)作為第一完成人,撰寫的應用對策研究報告、建言獻策報告、調研報告或政策建議等智庫研究成果,被國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省級行業主管部門采納2項及以上。
單項業績特別突出和緊缺急需的人才,條件可適度放寬。自然科學類人員的業績成果原則上要求是近五年取得,社會科學類人員業績成果要求是近八年取得。
在國(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擔任相當于副教授及以上職務的專家學者,取得相應的研究成果,或經同行專家評議具備上述相當科研業績,可作為拔尖人才引進。
以上SCI論文分區按中科院JCR大類分區,分區以發表文章當年數據為準,不含會議收錄論文。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如果導師為第一作者,其本人為第二作者也視為符合條件。
(三)緊缺學科博士
緊缺學科: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智慧水利方向),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方向)。
(四)業績突出博士
QS世界大學排名前500名高校、國家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蛩趯W科位于最新一輪學科評估中B類及以上高校等畢業博士研究生,應聘到學校相應學科,滿足以下條件:
1.自然科學類。近5年取得以下業績之一:
(1)主持國家級項目1項或省部級項目2項;
(2)獲得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政府獎)1項;
(3)主持到賬經費80萬元以上的橫向項目1項,或成果轉讓經費累計達100萬以上;
(4)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工學類人員在業界公認的權威期刊或SCI二區及以上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或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在SCI一區和二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各1篇);理學、農學類人員在業界公認的權威期刊或SCI二區及以上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篇(或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在SCI一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
2.社會科學類。近5年取得以下業績之一:
(1)主持國家級項目1項或省部級項目2項;
(2)獲得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政府獎)1項;
(3)主持到賬經費40萬元以上的橫向項目1項,或成果轉讓經費累計達80萬以上;
(4)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篇,或在業界公認的權威期刊或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篇(國內一級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可以代替1篇學術論文要求)。
以上SCI論文分區按中科院JCR大類分區,分區以發表文章當年數據為準,不含會議收錄論文。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如果導師為第一作者,其本人為第二作者也視為符合條件。
(五)博士
國內外高校畢業的優秀博士。
四、引進計劃
五、引進待遇
相關說明:
1.南昌“人才十條”。對大學生和高級技師、技師來昌工作,首次在昌繳納社保的,按全日制博士、全日制碩士及高級技師、全日制本科及技師分別給予每人生活補貼10萬元、3萬元、1萬元。生活補貼分兩筆發放,每筆發放50%,繳納社保滿6個月發放第一筆,繳納社保滿12個月發放第二筆。(需自行申領,網站:https://www.ncrcw.com.cn/ngwc/,下載APP申請提交即可)。
2.引進人才基礎服務期為6年。
3.領軍人才、拔尖人才服務期內提供校內已裝修(含配備一般生活設施)住房一套(120平米,無產權,免房租)。
4.“人才基金”采取一次性發放與服務期內分年度發放相結合的方式。領軍人才采取一事一議,拔尖人才“一次性發放”金額為20萬元,其他人才“一次性發放”金額為10萬元,余下部分服務期內分年度發放或給予預借購房。
5.引進人才可優先申請校內人才新房一套(95平米左右,三室二廳,可長期居?。?,獲資格者人才基金可相應予以提前發放。
6.科研啟動費采取項目申報的形式,分“基礎資助經費”和“后續資助經費”兩部分,各占50%,后續資助需滿足相關考核要求。
7.考核采取年度考核與聘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8.夫妻雙方為博士,如均滿足引進計劃要求,按相應類別執行引進待遇;如一方不滿足引進計劃要求,經面試同意錄用者,給予一次性發放人才基金10萬元,其他待遇同等享受。
9.來校面試人員住宿由學校安排,來校工作時給予報銷一趟來校面試交通費。
10.以上所列人才基金、學位津貼、年薪等引進待遇,均為稅前金額。
六、報名辦法
1.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招滿即止。
2.報名辦法:采取現場報名、郵寄或電子郵件(文件名以“姓名+學位+學校+專業+應聘學院”命名)等方式。電子郵件請以WORD文檔為附件發送至各引進學院(見引進計劃表中提供)。
3.報名需提供的材料:所有已獲畢業證、學位證、職稱證和身份證復印件或掃描件,個人簡歷等相關材料,應屆畢業生需提供畢業生推薦表復印件或掃描件。
4.學校人事部門聯系方式:
聯系人:范老師0791-88126554
Email:rsc@nit.edu.cn
學校主頁:www.nit.edu.cn
地址:南昌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天祥大道289號行政樓320辦公室(瑤湖校區)
郵編:330099
七、考核
考核分面試、試講,定期舉行,具體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
八、體檢、考察、公示
1.體檢。體檢在我校指定的衛生醫療機構進行,體檢標準按照《江西省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檢辦法(修訂)》(贛教規字〔2021〕3號)執行。
2.考察。對體檢合格人員進行考察,主要考察入圍人員的政治表現、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心理健康、工作實績等。
3.公示。對考察合格的擬聘用人員進行為期7個工作日的公示。
九、聘用及待遇
經考核、體檢和考察合格,公示無異議的擬聘用人員,按規定辦理聘用手續,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試用期考核。試用期滿考核不合格的,按有關規定予以解聘。
聘用人員享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待遇,列入事業單位編制管理。